Visitor Q:荒谬里的真理
Q 好像用 nonsense 给家里面无端的暴力,残忍和苦痛带来了一些趣味,一些价值,和一些道理 – 好像在无端的乱世里,这样的 nonsense 才是真理的存在地? Continue reading
Q 好像用 nonsense 给家里面无端的暴力,残忍和苦痛带来了一些趣味,一些价值,和一些道理 – 好像在无端的乱世里,这样的 nonsense 才是真理的存在地? Continue reading
Soviet Cream’s YouTube channel is a collection of the bizarre, the taboo-free, and the nonsensical. The maker of these videos, Marginal Pain, re-speeds existing footage, adds filters, or audaciously superimposes other visuals, often pairing them with background music starkly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audio. Continue reading
Soviet Cream 的名字好像也反映出这种 nostalgia 的奇妙混合状态,苏维埃是前现代的古早概念,cream 却象征现代生活光鲜亮丽的一面(擦脂抹粉)。 Continue reading
看《Sharp Objects》的感觉大概是,人是柔软又 spiritual 的动物。人会受到伤害,但人也是坚忍的。没有形体的伤害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在记忆中浮现,在半梦半醒的卧室里看到,在手臂的割痕上外露… Continue reading
他们没有像《苏州河》的结局一样,团聚、原谅,然后在冬天里面一起喝下市场经济的毒酒一起死亡。这个故事浪漫得连作者自己都不信。赵涛的表情,连机器人都难以读懂。 Continue reading
影片展现了主角身份的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 Joker,他是在电视荧幕上成名的右翼英雄兼喜剧明星。他把自己化妆成小丑的样子,在电视荧幕上歇斯底里地发出笑声,不带半点愧疚和恐惧地枪决了代表上层阶级的银行家和脱口秀主持人,好像这只是他的另一个笑话而已。另一个版本的主角是 Arthur,他是一个郁郁寡欢、被社会抛弃的中年男人。他被工作、社会、家庭抛弃,幼年遭受性侵害,找不到伴侣或者朋友,被陌生人当成怪人甚至是威胁。 Continue reading
对于淡漠的、cynical 的、不信任人的主角来说,他发现自己在不相信和不真实当中找到了值得相信和唯一真实的东西,而这就是他的真心话。 Continue reading
《Higgs》,标题是指“希格斯玻色子”,在物理学当中会给其他粒子赋予重量,也被称作“上帝粒子”。在歌曲当中,Frank Ocean 借用了这个物理概念,说“It’s all new to me… Having you around the Higgs.”,这段亲密关系如同希格斯玻色子一样填充了他的生活,为他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歌词后面有提到“acts of God”(上帝之举),但坠入爱恋、被赋予意义何尝不是老天的旨意,就好像“上帝粒子”赋予质量一样,偶然地来到他的生活当中。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一个艺人的名气真的来自于作品,那么应该要相信好的作品就会有人追随和喜欢,不管一时的数据变化如何;Gaga 的影响不在于她的奇装异服或者销量奇迹,而在于她愿意在名气顶峰的时刻用力推进音乐和视觉的边界,也在于她有力的歌词和有时出现的广泛的音乐元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