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景壬与就业安定基金争议的事实到底是什么

有关羅景壬与就业安定基金的争议,最近台湾(主要是蓝营的)媒体在大量报道这件事情,但是表述方式非常诡异,有很多明显跟事实不符的表述。事情起源于国民党的(很爱大声喊叫但是事实很无力的)凌涛开了记者发布会。《太报》报道如下,

國民黨今召開記者會指控,就業安定基金於2022至2024年間補助「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團隊2872萬元,不符合就業安定基金使用目的。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凌濤表示,之後羅景壬團隊就幫總統賴清德拍攝「在路上」的競選影片,並質疑是「投桃報李」。

a. 跟《零日攻击》的关联

以上表述其实最明显的事实错误就是,罗不是《零日攻击》的导演。正确表述应该是“先导片导演”/“第八集导演”。

《零》实际上十集的导演各不相同,罗只是导演了先导片和第八集。一定要说 creator 的话,这部剧的核心主创是郑心媚,做 Q&A 也都是她在出面。凌做这般表述可以被看作是强行连结,原因可能是这部剧目前有很大的热度,可以让他(otherwise 可能会显得老调重弹或者苍白)的表述显得更加耸动一点,而且蓝营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觉得这部剧是在抹黑国民党(实际情况是这部剧里面两党都有负面描绘)。

凌涛要指控的内容也跟《零》这部剧无关。他想指控的事情跟罗过去给劳动部拍摄广告片得到补助可能有涉贪嫌疑。

但他这样的表述其实是让事实变得混淆,最后媒体(甚至政府部门的回应)所关注的关键词都变成了“零日攻击”、“劳动部”,即使这两桩事情没有什么关联。

劳动部甚至要出面回应这个根本被编造出来的“指控”

勞動部回應,並無補助《零日攻擊》拍攝相關計畫

中天新闻的报道直接把这个实际上跟《零》毫无关系的事件用“《零日攻击》涉贪疑案”来描述,

北檢已決定,將「零日攻擊」涉貪疑案,併案給偵辦2022年許銘春濫用就安基金舉辦365萬元演唱會的涉貪案主任檢察官,兩案一併偵處。當時許銘春在會中演唱半小時,被嘲諷為「個人演唱會」,經民代告發涉嫌貪污。

台视新闻的表述则(正确地)全文没有提到《零》,

近日,許銘春又被告發,導演羅景壬團隊核銷涉弊,拿到2872萬補助,許銘春列貪汙他自案被告,而且與演唱會風波併案調查。

凌涛的指控当中唯一跟《零》这部剧有关的表述就是在后面偏向影射/猜测的部分提到了《零》得到了文化部补助7131萬。但是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相关性,逻辑也不成立,

  • 再次,罗不是这部剧的唯一导演。他只导演了先导和第八集。这部剧拿到的补助并不会直接进他的口袋。
  • 而且如同郑心媚在 Q & A 所提到的,与剧集的制作成本比起来,文化部的补助比例相比其他剧集是更低的。并不能单凭补助总数额来判定补助是否过多。

b. 到底指控什么?

对于他的指控,可能最耸动的部分是数字。联合报报道说,

國民黨日前開記者會提出審計部報告,質疑勞動部以就安基金豢養「零日攻擊」導演羅景壬,原開口合約設定團隊應提供35支影片及2場公開活動,但卻以1支影片和1場記者會打發就要驗收核銷獲1千多萬,審計部認定「難以驗核履約結果」

國民黨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凌濤指出,就安基金有5174萬4288元未符用途支出,2022至2024年間勞動節形象影片製作宣傳,導演羅景壬團隊主題影片獲得1069萬1419元阿紡洗衣店」、971萬8662元勞動節影片紙紮篇」、831萬6833元勞動影片搬家篇」共2872萬元補助,占比55.51%。

我没有看懂上面说“35支影片”和“1支影片”再到后面“3支影片”的关联是什么。但是受到非议很大的应该是这三支影片的支出似乎跟影片长度(少于十分钟的短片)比起来太高了。我觉得可以考虑的几点:

  • 罗是一个资历丰富的获奖广告导演,可能开价更高。
  • 影片的拍摄和制作水准看起来确实不错,可能这方面会有更多开销。
  • 1千万/8百万的补助只是给罗本人用于拍摄制作,还是影片的总体补助(包括其他方面)?比如《阿紡洗衣店》这部影片里面其实有一首許富凱演唱的原创歌曲《百樣人》,是歌曲创作者专门为这部宣传片创作的。那显然政府也有出钱给这首歌曲的创作和制作。如果算上这个的话,那1069万新台币当中除了拍摄制作还有其他方面,而不是如凌涛暗示的都进了罗的口袋里。
  • 其他影片也可能有类似的音乐授权问题,这其实也是影片的花销一部分。

以及检讨政府支出确实是应该,但是这次事件导致很多人在这些广告片下面留言“X百万就拍出这种东西”我觉得其实是不太善良也不是很讲理性的行为,更像是不带过多思考的集体声讨。我觉得理想情况下,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透明公开具体支出的项目为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支出。而不是大家听到了爆料以后,群情激愤去评论区发泄一通,但是标准做法到底为何,怎么平衡这些补助却更少有人在讨论,我觉得其实也不尊重导演的付出。

以及上述的这种指控其实有点像中国之前的“天价片酬”事件。我觉得片酬是高是低应该根据市场价格和实际支出决定,而不是因为网民“觉得太高了”就认定存在贪腐。

其他可能指控的方面大概是,

  • 制作媒体宣传影音内容可能不符合就安基金的使用用途

因为做这类宣传影片如果不是直接宣传就业服务/劳工权益,可能会不符合就业安定基金的使用用途。我对于这个基金的具体使用用途并不了解。对于社媒广告片的制作列入就安基金是否符合规定用途,Claude 的回答如下,

可能支持的理由:

  • 如果广告内容是宣传就业服务、职业训练机会、劳工权益等,确实与就安基金的法定目的相关
  • 现代的就业服务和政策宣导确实需要透过数位平台触及民众
  • 相比传统媒体,社群媒体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宣传管道

争议之处:

  • 资金专用性:一般政府宣传预算通常有专门的公关或宣导预算科目
  • 效果衡量:社群广告的就业促进效果是否可以具体量化?
  • 成本合理性:相对于直接的就业服务或职训补助,广告支出的投资报酬率如何?

关键判断标准: 我认为重点在于广告内容是否直接促进就业安定基金的核心目标。如果是宣传求职平台、職訓課程、就業補助申請等,可能較有正当性。但如果是一般性的政策形象宣传,就比较有疑虑。

上述三支影片在 YouTube 都被称作是“劳动节形象广告”,内容大概也是在展现小人物的日常故事,并没有具体的政策宣导。按照上述标准,可能使用公关科目做这类支出更加合适。

  • 在三年间,这些不符合用途的“支出”有一半花在了罗身上

因为报道提到“未符合用途”的补助当中,罗一共收到“共2872萬元補助,占比55.51%”。但这个比例完全可以使用“因为劳动部的影片都给罗在拍”来解释。根据新闻报道我也没有看到“未符合用途”的补助是什么支出,但看起来类似公共宣传片就是这类支出的大头。这样的话,我觉得去列举这个比例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同时凌涛还提及罗除了拍摄劳动部宣传广告,也有收取补助拍摄蔡政府的《在路上》以及后续参与了《零日攻击》,影射背后有不当勾连。

凌濤直指,2023年12月7日羅景壬拍攝賴清德、蔡英文競選影片「在路上」2024年4月11日文化部核定補助「零日攻擊」7131萬,質疑民進黨拍攝在路上花了多少錢,拿人民納稅錢來滋養「綠友友」用政府資源豢養自己人「奉旨給飯」?

这里其实也有涉嫌误导的地方,就是罗只参与了先导片和第八集拍摄,“7131萬”跟他收到多少报酬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我不知道凌涛在这里又再次列出《零》到底在逻辑上是表达什么。

而政府多次雇佣同一位导演来拍摄宣传片也不代表什么“罪证”。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导演确实拍摄制作的作品很出色,效果很好。而且罗导演确实很有资历,根据他自己说,过去他也有帮马政府和国民党拍摄大量影片。我觉得单单依靠这些来做影射其实是很薄弱的证据。

對於國民黨的指控,羅景壬在臉書上指出,自己曾為馬英九主政的台北市政府拍攝超過10支廣告,其中包括馬英九主演的2支影片,作品曾獲台灣的廣告獎。他也曾為連勝文主導的國民黨智庫「財團法人青年發展基金會」拍過反霸凌廣告,作品也在台灣的廣告獎獲獎。羅景壬提到,他也為勞動部拍攝的廣告,同樣在台灣的廣告獎獲獎,並且入選全世界最重要的國際廣告獎之一:坎城廣告獎。(今周刊

总结来说,他的指控当中成立的部分在于,劳动部为广告宣传片编列的预算错误地使用了“就业安定基金”。这不代表罗收受了不当好处,不代表罗有被政府白养,而是劳动部内部的预算编列有问题。

需要被调查和承担责任的应该是劳动部,而不是凌涛反复提到的“羅景壬”这个人,更和他强行关联的《零日攻击》团队没有任何关联。

c. 文化补助是「那隻要飯的碗」?

这次的指控其实本身是劳动部旧案重提,但是被凌涛的夸张表述下好像变成了年初有关于削减文化补助的进一步追讨。当时,“陳玉珍提案要刪公視的23億預算”,也要求删减对文化行业的补助。她引用了一句话说

“丟掉那隻要飯的碗”

同样的,美国川普政府也在削减 PBS 和 NPR 这两个公共媒体/广播的运营预算。(但即使是川普政府也没有把公共媒体说成“要饭的”。)

陈玉珍和这次的凌涛都在借“监督”来表达他们对于文化创作者收到政府补助的反对,但其实他们没有给出合理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的观点。

  • 对于公共媒体,台湾本身就有商业媒体主导,内容品质和准确性存疑的问题,公视作为去商业化的公营媒体其实对于新闻的平衡和真实是有益的,应该得到更多预算而不是更少。公共媒体的 intention 在于相信真实可靠的新闻应该是每个人都能无条件拥有的。如果真的把预算删掉十几亿,那这不是监督,而是破坏新闻自由。
  • 对于文化补助,台湾的影视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文化补助是按照法律政策进行的用于扶持本地影视产业和创作者的一项行为。其实类似政策在其他国家(特别是人口较小国家)也很常见,比如欧洲和澳洲。单单因为文化补助的存在而去指控创作者“吃白饭”、“靠政府养”甚至是说背后有利益勾连,其实是没有逻辑也缺乏尊重的行为。我觉得如果要指控“不当补助”,应该去给出充分证据。

而说到“要饭”,一个好的政府就是要提供好的公共服务,把合适的钱用到合适的地方。立委的使命也是去保证政府的合理支出。但是“要饭”说好像是想暗示“政府支出” = “要饭的钱”,好像是彻底否定“政府支出”这件事情。既然她暗示政府就不该有支出和补助,那她自己做的工作在她看来是不是也是在分配“要饭的钱”?如果这样她大概应该辞去立委职务。而且,她本身就是公务员,她自己也在拿政府的优渥的收入。一边拿政府的支出,一边骂影视工作者和公共媒体从业者是“要饭的”,我觉得真的是岂有此理。

有关于凌涛荒腔走板的表述,和后续蓝营媒体对他的表述照单全收的报道,我也觉得很失望。其实我觉得凌涛这个人很让人厌烦,他每次开“新闻发布会”想要检举什么黑料,给出的罪证也要么不上台面,要么很薄弱、缺乏逻辑。但是无奈媒体也不去做事实查核的功课,普通人也很吃这一套耸动的讲法。

在理想的社会当中,媒体应该去独立验证他们收到的任何说辞,民众也不因为媒体报道什么就全盘相信,而是有独立验证表述真实性的能力。但现实就是那么让人失望。


Discover more from Poison Ivy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