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罢免的一些想法

* 我不相信国民党 20 多位委员都通共卖台。从投票结果看,好像大多数选民也不买账。

* 如果国民党的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委员都卖台,那是否说明台湾的民众也有很多立场相近的人也是卖台?

* 他们是「杂质」吗?把不合你意的人说是「杂质」,需要清洗掉,这是民主还是威权?

* 事实上国民党作为两大党之一不会消失,执政党应该要接受必须与它共存,而不是想办法把它消灭掉。

* 同样不会被消灭掉的还有台湾三成或者更多的民意。在政治上极化会让更多立场本身不明确的选民被推走,特别是你把他们暗示说是「杂质」的时候。

* 没有人希望回到像戒严时期「举报匪谍,人人有责」的时代。不喜欢这样的民族主义者。台湾应该是一个友善、包容、自由、开放的社会,不要去学对岸不好的方面。

* 政治斗争越多,做实事越少。外部威胁无论来自哪个大国又不是假的,从外部看我都觉得立法委员应该去商讨应对策略,而不是把对方当成敌对势力。

* 宪政体制可能是导致这种僵局的一个原因。可能需要修宪。(但是在台湾修宪太难了。)

* 看下来很多民意其实认为国会需要改革(但是民进党执政以后没有推行),但是蓝白缺乏协商、强推国会扩权改革让民众不能普遍接受。但是国会确实需要改革。

* 陈玉珍乱删公视预算让人愤慨(虽然好像最后没有成功?)。让我想到美国同样瞎搞把一些很有价值的公共媒体(比如 VOA)搞得瘫痪了。这种做法不讲法理,没有逻辑,野蛮无比,不是立法委员该做的事情。

* 讨厌为了政治声量不断作秀、做出出格举动的立法委员,比如徐巧芯。

* 我看到柯建铭就头大(可能其他立法委员也是这样)。他能不能请辞啊。

相关链接:

  • udn video:0730大罷免失利 王世堅中常會帶衛生紙要柯建銘自己擦屁股
  • 刘宝杰 @ 人生逍姚遊 – EP74 劉寶傑上逍遙遊啦
  • 王志安 @ 王局拍案:台湾大罢免失败,这背后的宪政僵局如何破解?
  • 王志安关于大罢免事件当中宪政制度因素的评论(展开)

    但是讲完这些因素那我还想讲一下,其实台湾这次大罢免,如果从制度上来讲,其实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背景。

    什么背景呢?就是台湾在这一次选举过程之后,造成了一个宪政僵局。民进党有个支持者也是元老,叫林浊水,他在这选举之后,他发表了一段这个讲话,我觉得说的蛮有道理的。

    因为这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在一年半之前,台湾的大选就造成了一个朝野对立的局面。大家都知道行政权是民进党获胜了,赖清德赢得了总统大选。但是在立法会里面呢,国民党是52席,民众党是8席,还有两席是无党籍,这里无党籍其实也是跟国民党是紧密合作的,而民进党的是51席。

    那么就造成了台湾这个行政机构跟立法机构是由不同党派控制的结局。这种朝小野大的结局,在过去台湾的政党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陈水扁当时执政时期。后来在马英九也包括蔡英文执政的一共16年的时间里头,都是你赢得总统大选的党派同时也赢得了立法会的选举。

    那么这个朝小野大,它就形成了一种对立嘛。当年陈水扁因为第一次政党轮替呢,陈水扁的姿态比较低,所以他就请了唐飞,国民党籍的一个政治人物,来做这个行政院的院长,搞一个联合内阁嘛。所以相对来讲没有那么大的矛盾。

    但这一次赖清德当选之后呢,那不行,那这个行政院长都是自己认命,卓荣泰当了行政院院长。于是这在野党和执政党在立法会之间就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在立法会这个攻防战打得非常激烈。那么国民党和民众党就提出来的一个国会职权法的改革方案,这改革方案里头就要求国会增加国会的调查权、听证权,还有藐视国会罪。

    那么大家都知道台湾的这个立法会里头,它没有这几项权力。那么如果你国会想要调查,那人家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拉倒,它是个自愿性制的。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增加这几项权力,增加国会对行政机构的监督。

    民进党坚决反对,民进党认为这是国会在扩权在滥权。所以双方的立法会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由于国民党跟民众党在立法会是多数,最后三读通过了这项法律。

    这项法律通过之后呢,那民进党不干了,于是就申请大法官来释宪,最后大法官这个会议就认为这是违宪,最后程序上冻结。

    那国民党和民众党一看,这大法官都被民进党给控制了,于是就开始冻结大法官的任命案。所以现在台湾的大法官就只剩八位了,他最少要有九位出席才能组成宪政的合议庭,现在也几乎是技术性被瘫痪了。一共15位。

    那么与此同时在这个立法会里头,关于预算案双方也是斗得不亦乐乎。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就导致一个结果,就台湾现在的这个立法会跟这个总统府包括这行政机构,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觉得林浊水说的有道理。如果台湾是一个总统制,类似于美国那种总统制,你干脆实际上这个行政院长可有可无。美国就没有行政院长也没有总理,美国只有国务卿,国务卿实际上是负责对外的,就是总统说了算,所有的内阁成员对总统负责。

    但在这种情况下,立法院他其实就必须有调查权有听证权。美国的那个国会的立法,美国的国会的调查权和听证权,那是很厉害的。你到国会去作证,国会叫你去你必须得去,去了之后你必须得宣誓,你必须讲真话,讲假话直接抓起来判刑。所以美国国会的这几项权力,实际上是非常非常的高的。那么如果你要是一个纯粹的总统制,就应该这么搞。

    但反过来,如果你是内阁制,你这个行政院就是内阁制,就是由多数党来组织的。你比如说像日本,日本就是内阁制,比如说以色列,它就是内阁制。那么内阁制的国家,你国会不需要有这么高的这种调查权和听证权,因为你这个行政院就是向国会负责的嘛。

    但是台湾的这个五权宪法,当时孙中山设计的时候,也其实基本上是个空中楼阁,根本没有想得那么仔细。这个政党体制它有很大的bug。总统的权力很大,这行政院院长其实是受总统来节制的,有总统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长,他不需要经过立法院的同意。那也就是说行政院实际上是向总统负责嘛。

    那么国会虽然说可以否决行政院院长,但你否决完之后呢?总统可以解散立法会重新进行选举。那么这个就导致立法委员不太敢去倒戈。所以台湾历史上实际上也,立法会从来没有否决过行政院的院长这样的一个职务,也就没有倒戈过。

    所以你看到了吗,就台湾如果你是超级总统制,那么立法会的,它就缺少这种调查权和听证权。如果是内阁制呢,现在是内阁的总理呢,又不向立法会来负责。所以导致了台湾的,现在一旦出现朝野冲突的时候,没有解决僵局的方案。

    所以这一次的台湾的这个大罢免,按照林浊水的说法,实际上是宪政风暴的延续。这个观点其实我还是蛮赞同的。

    那么从未来的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你不解决这个宪政僵局,那么这一次虽然说罢免没有成功,但是朝野双方在立法会的恶斗仍然会继续。就是恶斗最终导致整个台湾的这个政治运作就近乎于瘫痪。你这个预算案也通不过,然后双方就是关于一个法案的修改,最后也是不断的进行反反复复的复议。

    你比如说这一次,台湾立法会就宣布给台湾的老百姓一个人发一万块钱,结果台湾的行政院人就不发。你不发你怎么办呢?就没有办法。那么就是这种所谓的政党恶斗,导致台湾的政治运作陷入到一种极低效率的状态。

    所以未来按照林浊水的说法呢,其实是应该进行修宪的,就修改宪法。你要么就把台湾修改成一个总统制,修改成总统制干脆就把行政院院长废除,不要了。或者你就改成内阁制,改成内阁制了就把台湾的总统把它虚位化,虚位化之后就像新加坡一样。新加坡有一个总统,新加坡的总统实际上是个虚位元首,虚位元首的过程中间,其实总理他是由内阁决定的。

    当然也可以像法国那样就是半总统制。法国就是总统和总理由分别不同的途径来决定,总统是全民直选,而总理是议会多数党派来决定。那么这个就容易导致这个行政院院长,也就是法国的总理,跟法国的总统有可能不是一个党派。法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那么当他不是一个党派的时候,总统就只管外交和国防这两项,其他内部事务就是由总理来管了,因为总理是向内阁负责的,不是向总统负责的。

    那么台湾如果像法国的那种半总统制去改革,其实也没问题。也就是说你行政院院长必须向这个国会负责,那也就是说行政院长必须由国会的多数派来组阁。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个方向,台湾你只要朝一方面去改,如果你不改就现在这种状况,台湾的这种朝野恶斗,如果出现朝小野大的局面,一定会如此,一定会陷入到宪政僵局中。

    但问题是台湾的宪政改革无比之难,大家都知道你这个立法院四分之三以上的立法委员同意,然后还要交公民复决,修宪的门槛无比之高。前一段时期台湾不是搞过一次修宪案吗?就是希望能够把投票的人数从20岁降到18岁,结果也没通过。就是这么微小的,这么一个所谓的修宪门槛,实际上台湾的这个也没通过。

    所以台湾现在修宪是无比之难的。这个修宪当时之所以定这么高的门槛,我相信李登辉他们当时搞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涉及到国土、疆域,这个东西不能改,因为这个东西一旦改了的话,那就大陆肯定就不干了。所以台湾现在的这个宪法,虽然说很多人都不认可了,但实际上就摆在那个地方,是台湾真正的护国神山,台湾安全的屏障谁也不敢改嘛。

    但是台湾具体的政治运作过程中间的技术性调管,导致它也难以改变。难以改变的结果,就是台湾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国会里面的政党恶斗。

    所以这次,虽然说国民党这次是赢得了这次所谓的罢免过程中间的战役,但是未来,在国会跟台湾这个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我相信不会得到充分的改善。也就是说双方谁都没有想到通过修改宪法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所谓的系统性的冲突和矛盾。

    所以未来我相信,台湾类似的这种政党恶斗,虽然说罢免大罢免不会再出现了,但是政党恶斗、宪政僵局,还会在台湾的立法院不断的上演。

  • 邱師儀 @ 端:評論|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不讓組閣,在野不提倒閣,國會僵局何解?

即使有趙少康帶領徐巧芯等一群年輕戰鬥藍注入新的文化,國民黨仍然是一個論述空泛、尤其是在兩岸議題上缺乏明確立場的大中國主義政黨。儘管他們宣稱依照憲法支持中華民國,但也是去台灣化的中華民國。

國民黨的本土化工作原本有機會在江啟臣擔任黨主席時推動,後來朱立倫再出手,從江手中強勢贏回黨主席位置。接下來,身為在中部地區深耕多年的外省後代政治菁英,盧秀燕可能會成為承接本土藍工作的人選。

… 首先,他們必須勇於拋棄馬英九、連戰所代表的外省集團所堅持的「終極統一」理念,摒棄九二共識,轉而要求中國進行民主化,並與民進黨在本土選票市場上展開競爭。其次,在面臨目前分立政府導致的立法僵局時,國民黨應該積極說服黃國昌和民眾黨共同倒閣,以打破政治僵局。


Discover more from Poison Ivy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Leave a Reply